AD
首页 > 财富故事 > 正文

如何看待央行下场买债?

[2024-04-27 09:44:06] 来源: 编辑: 点击量:
评论 点击收藏
导读:长期看央行购债是货币投放工具的扩充,短期看是解决有效需求不足、宽信用受阻的选项之一。2013年以前,外汇占款是我国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,宽货币快速传导至宽信用。中国加入WTO

长期看央行购债是货币投放工具的扩充,短期看是解决有效需求不足、宽信用受阻的选项之一。2013年以前,外汇占款是我国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,宽货币快速传导至宽信用。中国加入WTO后,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长期维持双顺差,企业出口获取美元,结汇后形成人民币投放,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里形成“外汇占款”。外汇占款在基础货币的比重连续多年超过100%,2009年最高峰时高达131%。通过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,优势是货币传导机制畅通,货币直接流向效率最高、最活跃的实体经济部门,劣势是央行对于基础货币投放处于被动地位,容易造成货币超发。2014年以来,随着外汇占款下滑,央行通过降准、MLF等工具主动投放基础货币,再通过“房地产-土地财政”进行宽信用。2014年,为了应对外汇占款下滑对基础货币投放的冲击,央行逐步通过降准降息、创设MLF(中期借贷便利)、PSL(抵押补充贷款)等工具主动投放基础货币。这一阶段基建、地产融资需求旺盛,基础货币经过信贷派生,以房地产、土地为抵押品,流向房地产、地方城投以及居民部门等领域,宽信用发挥了显著成效。但这种货币投放方式也造成房价高企、债务高企等问题。

282906011_9_20240426101542225.webp.jpg

查看更多: